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导航>网上展览

【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人间四月天——现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清明》展

【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人间四月天——现当代艺术作品..

2024-04-04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重内涵,习俗活动丰富,文化内涵深厚,传承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清明节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扩展。在现代社会,清明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且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能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并在缅怀和感恩先辈的同时,更能珍视当下、关注未来。“人间四月天——现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清明”展览介绍了以清明文化为创作灵感、背景或题材的各类现当代文化艺术作品,让我们在这个蕴含着深刻内涵的传统节日里,尊崇自然、缅怀先辈,提升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认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more+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文华芳菲——中国现当代女作家..

2024-03-08

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作家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们挣脱历史和社会的枷锁,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呈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敏锐感触和细腻思考。女性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而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与锤炼。女性作家用自身的体会和思考书写文学内容,让被历史沉寂的女性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文华芳菲——中国现当代女作家作品展”介绍了中国现当代一部分女性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希望读者朋友通过本展览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体会文学魅力,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more+

榜样的力量——雷锋事迹与雷锋精神传承主题展

榜样的力量——雷锋事迹与雷锋精神传承主题展

2024-03-05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树起的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重要抓手。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没有褪色,反而不断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进步潮流相契合,与党的先进本色相融汇,越来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气的独特魅力。
       “榜样的力量——雷锋事迹与雷锋精神传承主题展”通过介绍雷锋事迹和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展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旨在使大众深刻了解雷锋精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者。

more+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锋’火相传——艺术作品中的..

2024-03-04

1962年 8月,年仅 22岁的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 3月,毛泽东应《中国青年》杂志的邀请,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从此,这位普通的战士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雷锋精神依然是一面激励着中国人奋勇前进的精神旗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我们学习英雄模范,学习雷锋,就是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我们要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60多年以来,雷锋的光辉形象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不曾褪色,雷锋精神也成为众多艺术家的灵感之源。在“学雷锋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在以雷锋为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共同致敬雷锋——这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more+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庙”趣过大年——春节庙会中的..

2024-02-14

春节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年味儿最浓处当属庙会。庙会文化是沉淀了千百年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展示历史渊源、独特风貌、古老传说的重要载体。新春庙会往往伴随着喜庆的民俗活动,喜庆的民俗活动也促进了庙会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现代庙会商贩云集,有曲艺杂耍表演、儿童游乐活动、各色小吃售卖。著名的庙会有北京地坛庙会与龙潭湖庙会、广州广府庙会、山东泰山东岳庙会、河南浚县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这些春节庙会构成了中国人记忆中的独特年味儿。庙会上的表演、社火、祭祀等活动,构成了新春庙会的底层骨架;游乐活动、传统技艺、美食美物等组成了庙会的身躯皮肉;来往叫卖、参观游览的人则是春节庙会中流淌的血液。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热闹的新春庙会系统,实现了人们对喜庆中国年的深层体验。

more+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品读那些‘年’——文学经典里..

2024-02-11

“百节年为首”,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春节由上古时期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集送旧迎新、亲朋团聚、欢娱宴饮等活动为一身的民俗大节。
       诵读文学典籍,无论《尚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的祭祀祖先,还是白居易《白礼六帖》:“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的贴桃符迎新年,又或者《异闻录》记载的:“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当中的燃放爆竹,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因此,从古至今的文学典籍中关于中国年俗文化的内容不可枚举,数不胜数。
       现在,让我们以鲁迅、老舍、林语堂、丰子恺、沈从文等大师为线索,通过大师们笔下生动的文字,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中国年景。

more+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生而肖似——甲辰新春生肖文化..

2024-02-10

在中国的历法上,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轮流当值,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斗转星移,岁幕一启一落,生肖动物轮番登场,形成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
       十二生肖,每十二年轮换一次。生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送礼物时,人们多爱选用绘有当年生肖动物图案的礼品;到了“本命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红内衣,系上红腰带,希望在这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世界上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生肖体系,日本、韩国基本与我国相同;欧洲国家的黄道十二宫或十二星座也被一些人称为“洋生肖”。本展览便通过对生肖起源、发展、功能和传说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大家全面触摸生肖文化的丰富内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more+

【图书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图书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龙腾书海 春满文苑”春节..

2024-02-02

2024甲辰龙年将至,为营造热烈的节日氛围,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东丽区图书馆举办“龙腾书海 春满文苑”春节主题活动,为广大读者带来新年文化盛宴。
       今天为读者朋友们带来“龙腾书海 春满文苑”春节主题活动中的“龙吟书香——甲辰新春贺岁展”线上展览。展览分为龙之为字、龙之形貌、龙之历书、人中之龙、典籍载龙五个单元, 通过文字描述、文物图片、典籍书影等,展现龙在不同时期、不同器物中的多元形象。展览分五次展出,欢迎广大读者前来参观。

more+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日出东方 光泽万物——传统文化..

2024-01-16

原始太阳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太阳崇拜的最初形式之一是直接向天空中的太阳跪拜。尧舜时期,部落联盟已形成固定的崇拜日神仪式,即“寅宾出日”“寅饯纳日”。国家形成后,原始太阳教与王权结合。日神除继续履行农业部落联盟时期既有的光明、温暖、丰产的赐予者职能,还开始成为王权(秦以后是皇权)的保护神。夏桀就以日自称。商部落自第八世上甲微开始,以日神为保护神,将日神当作天来拜。
       在我国的古籍文献中,如甲骨文和《山海经》《楚辞》《国语》《淮南子》《诗经》《易经》等,都有关于日神信仰和太阳神话的记载;到了汉代,太阳被称为“太阳星”;宋代《三字经》里有“三光者,日月星”之句;明末《幼学琼林》里将“日月五星”称为“七政”。历朝历代的日神信仰及其影响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的山东日照太阳文化节几乎就是古代日神崇拜的“活化石”,一些少数民族也依然保留着拜日祭天的仪规。值此新年元旦到来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本展览,带领大家领略传承千百年的太阳文化,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more+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数字文化传播与服务】| “日出东方 万象更新——艺术作..

2024-01-01

元,始也,表示开始、开端;旦,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是天亮、破晓。“旦”是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将“日”与“一”连起来,就像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放射出灿烂光芒。“元”字表示正气、根源、精气;“旦”字传达给我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让我们跟随一件件经典艺术作品,去感受太阳的魅力吧!

more+

首页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 25 页  跳转到 确定  共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