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本馆快讯

全民读书月·读者作品选登(三)

发布时间:2017-12-20

信息来源:东丽区图书馆

我馆读者何秉信作品《凌晨送月》在2017年天津市第八届老年文化艺术节“迎全运 读诗词 写情怀”读书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凌晨送月

——读辛弃疾《木兰花慢》(注)“可怜今夕月”有感

何秉信

活了近一甲子的人生了,回首往事也就是对读书的兴趣还大些,我是有选择读书的那种人,读一些通俗易懂历史书(当然是一手的)和七零八凑的古代文学书,尤其是古诗词。这其中我最喜欢应当是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读这首词的时候,那时我还很年轻正在师范学校学习一些关于天文和地理的知识、月地关系及月相变化。凑巧我正读着这首辛弃疾《木兰花慢》其中最好懂的就是“若到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这正是从望月到残月的月相演变过程。使我省去了在月相图上的推演,余下的时间可以背这首《木兰花慢》在今天的人看来这首词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在千年以前就不一样啦。那个时候人们还相信天圆地方如:“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以及人的生死轮回比如说:《水泊梁山》中的一干人,投降朝廷不仅仅是为了封妻荫子啊,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寻求来生。为什么哪?因为在那时做了贼的是不能进祖坟的。据传:进不了祖坟的人就无法进行生死轮回而成为孤魂野鬼,永远不得超生。那是历史阶段的愚昧。然而辛弃疾《木兰花慢》则科学的科幻出了月轮绕地之理,不谓不是神来之笔。“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咱们先不说辛老,说说这位客人,客是何人不得而知,但是他不是一般的人啊,看来他读了不少关于月亮的诗词,不然也不会临了临了给辛老出个送月的难题啊!纵观诗词史唯有辛老送月远行。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这便把中秋月送走了。后来麦哲伦才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那里才看见了辛老送去的中秋月。了不起的想象啊。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惊叹:“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密合,可谓神悟。在欧罗巴大陆上的哥白尼发表日心学说之前三、四百年。词中问道:“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誰留?”有典故、有神话。无首无尾,不主故常。这首词在过片作法上打破定格,过片不变文意不断。在这首词里辛老以文为词,打通了诗、文、词的传统界限。此词开头就月亮的运行即景发问,中间穿插有关月亮的许多神话传说就想象而发问,最后以“若到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综述全词,疏而不漏,戛然而止。其实细读这首词其中依然怀着爱国的深情,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对她的命运耿耿于怀表现出的担心“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表达作者担忧的情怀。这是词外之意须慢慢领悟。
辛老如今的华夏正在蓬勃向上的发展你看咱们刚刚召开了全运会,它验证了我们民族健康体质。有个伟人说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党又要召开“十九大”他会为我们制定国家发展的方向。辛老啊!不用担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了。我们一定会强大。
后来读辛老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读了这首词颇有感受,即兴答了一首:
答辛弃疾 一剪梅《中秋元月》
千年中秋今不同,月在怀中,花在怀中。
晨兴二号探月宫,破雾匆匆,穿云匆匆,

乘风超音拜天公,路也早通,信也早通。
满天垃圾须清空,市场繁荣,家国繁荣。
然则现代科学和古代科学无法同日而语。仅是以此来慰籍辛老吧!

注:辛弃疾《木兰花慢》全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017-12-20
(信息来源:东丽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