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本馆快讯

端午节|传统节日里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1-06-14

信息来源:掌阅精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今天推荐10本传统文化书籍,让我们感受传统节日里的中国。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本书内容包括了百变源流:端午起源、源于百越族的图腾祭祀、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投江、纪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迎涛而上迎接涛神伍子胥、避讳恶日与勾践练水军;一脉相承:习俗流布、粽子相关食材的历代变迁、粽子不同风味和多种样式、风格迥异的节日饮食习俗、经验衍化而成的基本风俗等内容。


推荐理由:“中国文化史”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文化史丛书:传统节日”用了近1200万字,8卷68分册的洋洋篇幅来记述。


推荐理由:《中国文化常识》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文风通俗易懂,知识全面,结合精美的插图,既可以作为休闲读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推荐理由:本书渊源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本书。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


推荐理由:本书强调,中国文化体现在全部文字典籍之中,所谓传统,就是汉字的因果流转,故中国文化精神乃是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取此而弃彼,其乃俱足者也。作者从容游刃于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将种种文字及其思想完美地糅合进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和争辩中,一气呵成,展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哲理思考,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


推荐理由:郭智勇先生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推荐理由:《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读物。


推荐理由:《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本书出版五十余年来长销不衰,至今仍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共十四章,涵括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推荐理由:本书为传统经典《诗经》核心文献的现代和解本,内容结构包含原文、语译、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选经典底本、再现古文风范,译文参考通行译本、白话流畅通达,和解遴选中外典籍、汇注思想源流,有助现代读者重读“我们的经典”,更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推荐理由:每一件国宝都饱含浓烈情感,它们只是上了些年纪,依然可爱。中国好书获奖作品《山山水水聊聊画画》系列作者、水墨艺术家马菁菁2020年全新作品,二十一件国宝,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给大人看内行的门道,给孩子一流的人文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