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本馆快讯

“移动图书馆”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08-12-01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写论文苦于无处找资料?面对网上浩瀚信息,想用又觉得不权威?针对此,深圳图书馆近日推出“原文传递”和“电子资源馆外访问”服务,为在职攻读学位和学术研究型人士解了燃眉之急。据了解,两项服务的开通意味着,只要持有深圳图书馆借阅证,读者在自家电脑前就能获取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的学术论文资料5000万篇以上。据悉,服务开通仅10天,已有7300余名读者使用了这个平台,访问了4.5G的电子资源,并下载了1100多篇学术论文。“我们希望将知识插上翅膀,让知识飞出图书馆,飞到研究者的身边,飞到学习者的案头。”深圳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服务部主任肖卫东说。
轻松下载海量文献
在职的吕小姐最近正在准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我国房地产价格研究》,苦于找不到权威的文献资料。“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但是很不权威,许多数据和信息根本没法用!而去图书馆查资料,太费时间。”让吕小姐喜出望外的是,深圳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她,在深圳图书馆网站(www.szlib.gov.cn)上,昔日在大学图书馆里才能见到的文献资料,都可以轻松找到。
获得资料的步骤非常简单:持证读者只要登录深圳图书馆网站,输入读者证号和密码,进入“电子资源”的“馆外访问”,即可下载所需的信息资料。吕小姐在“馆外访问”一栏输入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就发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博士论文”里的相关文献上千篇!找到这个“在线知识宝库”后,吕小姐一个月就完成了硕士论文初稿,光文献索引就有10页,备受导师称赞。
据了解,自7月开通“原文传递”服务后,深圳图书馆11月又推出了“电子资源馆外访问”服务,成千上万名在职攻读学位和学术研究型人士成为获益者。
使用者已突破7300人
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版权原因,以前读者使用电子资源必须到图书馆来查阅,不能在馆外使用。为突破电子资源服务的时空限制,深圳图书馆首先推出了“原文传递”服务,读者通过深圳图书馆网站上的原文传递平台,提交自己所需的论文资料,后台工作人员会及时为读者查找资料,并发送给读者。此项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4个月就传递了论文资料2万余篇。
此后,深圳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服务部又从电子资源馆外访问版权入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推出了“电子资源馆外访问”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此服务开通仅10天时间,就已有7300多人使用了这个平台,访问了4.5G的电子资源,并下载了1100多篇学术论文。
此外,深圳图书馆还在互联网上专门为做课题的研究者提供课题服务,同时配备了专业馆员每天12小时在线解答读者咨询。“我们要让馆员走到读者身边去,无论读者是在图书馆还是在网上。”数字图书馆服务部主任肖卫东告诉记者。
学术论文达5000万篇
“我们要让‘读者到图书馆来’,变成‘图书馆到读者身边去’,将知识插上翅膀,送到每一个研究者的台前案头,让每个研究者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图书馆。”肖卫东介绍,深圳图书馆拥有大量电子资源,包括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主题囊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方面,其中收录有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全文、全国600多家博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内容的CNKI数据库,收录了各省经济工业等各方面数据的国研网数据库,还有维普数据库、世界美术数据库、EBSCO、PROQUEST等,共有论文5000万篇以上。深圳图书馆还拥有20多万种电子图书,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以上这些资源,读者均能通过“电子资源馆外访问”、“原文传递”、“课题服务”免费获得。


2008-12-01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