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电:西青区杨柳青镇大柳滩村的农家书屋常常座无虚席,不少忙完农活儿的乡亲们自发到图书室里读书充电。像这样的农家书屋,在天津市还有不少,如今,越来越多的津郊农民走进农家书屋,通过读书掌握耕种技术、丰富文化生活。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与今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天津市民阅读状况”公益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306名农民读者,过去一年平均读书4.8本,其中有72.8%的受访者的阅读地点是村镇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参加此次调查的农民读者中,还有16.1%习惯自己购买图书,11%的农民主要靠网络进行阅读。来自本市西青区辛口镇的菜农陈永福告诉记者,他多年来一直以“靠天吃饭”的粗放方式种田,业余生活也比较单调,但随着农家书屋办到了村子里,他开始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现在,他根据农业科普图书提供的新技术、新手段,不但搭起了塑料大棚,还种上了无公害绿色蔬菜,收入比过去增长了一倍。“如今,我就算下田劳动,都要在手边准备好一本书,累了就坐在田垄旁读一会儿。”
调查分析显示,目前津郊农民阅读图书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其中农业科普类图书占65.4%,人文社科艺术类图书占18.5%,医疗养生类图书11%,其他占5%。这表明津城农民在关注科学种田的同时,也重视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据悉,截至2009年年底,天津市已经建立了1300个农家书屋,今年,本市还将在此基础上再新建农家书屋1200个,使农家书屋总数达到2500个,实现“一村一屋”的目标。
2010-06-22
(信息来源:人民网)